實體貨幣到加密數字貨幣

區塊鏈最初的思想,誕生於無數先哲對於用加密數字貨幣替代實體貨幣的探討和設計中。

貨幣的歷史演化

眾所周知,貨幣是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的一大發明。其最重要的職能包括價值尺度、流通手段、貯藏手段等。很難想象離開了貨幣,現代社會龐大而複雜的經濟和金融體系如何保持運轉。也正是因為它如此重要,貨幣的設計和發行機制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大事。

歷史上,在自然和人為因素的干預下,貨幣的形態經歷了多個階段的演化,包括實物貨幣、金屬貨幣、代用貨幣、信用貨幣、電子貨幣、數字貨幣等。近代以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,貨幣的形態一直是以實體的形式存在,可統稱為“實體貨幣”。計算機誕生後,為貨幣的虛擬化提供了可能性。

同時,貨幣自身的價值依託也不斷髮生演化,從最早的實物價值、發行方信用價值,直到今天的對科學技術和信息系統(包括算法、數學、密碼學、軟件等)的信任價值。

注:中國最早關於貨幣的確切記載“夏後以玄幣”,出現在恆寬《鹽鐵論·錯幣》。

紙幣的缺陷

理論上,一般等價物都可以作為貨幣使用。當今世界最常見的貨幣制度是紙幣本位制,因為紙質貨幣既方便攜帶、不易仿製,又相對容易辯偽。

或許有人會認為信用卡等電子方式,相對於紙幣等貨幣形式使用起來更為方便。確實,信用卡在某些場景下會更為便捷,但它依賴背後的集中式支付體系,一旦碰到支付系統故障、斷網、缺乏支付終端等情況,信用卡就無法使用;另外,信用卡形式往往還需要額外的終端設備支持。

目前,無論是貨幣形式,還是信用卡形式,都需要額外的支持機構(例如銀行)來完成生產、分發、管理等操作。“中心化”的結構帶來了管理和監管上的便利,但系統安全性方面存在很大挑戰。諸如偽造、信用卡詐騙、盜刷、轉賬等安全事件屢見不鮮。

很顯然,如果能實現一種數字化的貨幣,保持既有貨幣方便易用的特性,同時消除紙質貨幣的缺陷,無疑將極大提高社會整體經濟活動的運作效率。

讓我們來對比現有的數字貨幣(以比特幣為例)和現實生活中的紙幣,兩者的優劣如下表所示。

屬性

分析

優勢方

便攜

大部分場景(特別較大數額支付時)下數字貨幣將具備更好的便攜性。

數字貨幣

防偽

兩者各有千秋,但數字貨幣整體上會略勝一籌。紙幣依靠的是各種設計(紙張、油墨、暗紋、夾層等)上的精巧,數字貨幣依靠的則是密碼學上的保障。事實上,紙幣的偽造時有發生,但數字貨幣的偽造目前還無法實現。

數字貨幣

辯偽

紙幣即使依託驗鈔機等專用設備仍會有誤判情況,數字貨幣依靠密碼學易於校驗。數字貨幣勝出。

數字貨幣

匿名

通常情況下,兩者都能提供很好的匿名性。但都無法防禦有意的追蹤。

持平

交易

對紙幣來說,誰物理持有紙幣誰就是合法擁有者,交易通過紙幣自身的轉移即可完成,無法複製。對數字貨幣來說則複雜得多,因為任何數字物品都是可以被複制的,但數字形式也意味著轉移成本會更低。總體看,兩者適用不同的情景。

持平

資源

通常情況下,紙幣的生產成本要遠低於面額。數字貨幣消耗資源的計算則複雜的多。以比特幣為例,最壞情況下可能需要消耗接近甚至超過其面值的電能。

紙幣

發行

紙幣的發行需要第三方機構的參與;數字貨幣則通過分佈式算法來完成發行。在人類歷史上,通脹和通縮往往是不合理地發行貨幣造成的;數字貨幣尚缺乏大規模驗證,還有待觀察。

持平

管理

紙幣發行和回收往往通過統一機構,易於監管和審計;而目前數字貨幣在這方面還缺乏足夠支持和驗證。

紙幣

可見,數字貨幣並非在所有領域都優於已有的貨幣形式。要比較兩者的優劣應該針對具體情況具體分析。不帶前提地鼓吹數字貨幣並不是一種科學和嚴謹的態度。實際上,仔細觀察數字貨幣的應用情況就會發現,雖然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已在眾多領域得到應用,但目前還沒有任何一種數字貨幣能完全替代已有貨幣。

另外,雖然當前的數字貨幣“實驗”已經取得了不小影響,但可見的侷限也很明顯:其依賴的區塊鏈和分佈式賬本技術還缺乏大規模場景的考驗;系統的性能和安全性還有待提升;資源的消耗過高;對監管和審計支持不足等。這些問題的解決,都有待金融科技的進一步發展。

注:嚴格來講,貨幣(money)不等於現金或通貨(cash/currency),貨幣的含義範圍更廣。

“去中心化”的技術難關

雖然數字貨幣帶來的預期優勢可能很美好,但要設計和實現一套能經得住實用考驗的數字貨幣並非易事。

現實生活中常用的紙幣具備良好的可轉移性,可以相對容易地完成價值的交割。但是對於數字貨幣來說,因為數字化內容容易被複制,數字貨幣持有人可以試圖將同一份貨幣發給多個接收者,這種攻擊被稱為“雙重支付攻擊(Double-spend Attack)”。

也許有人會想到,銀行中的貨幣實際上也是數字化的,因為通過電子賬號裡面的數字記錄了客戶的資產。說的沒錯,這種電子貨幣模式有人稱為“數字貨幣 1.0”,它實際上依賴了一個前提:假定存在一個安全可靠的第三方記賬機構負責記賬,這個機構負責所有的擔保所有的環節,最終完成交易。

中心化控制下,數字貨幣的實現相對容易。但是,有些時候很難找到一個安全可靠的第三方機構,來充當這個記賬者角色。

例如,發生貿易的兩國可能缺乏足夠的外匯儲備用以支付;匯率的變化等導致雙方對合同有不同意見;網絡上的匿名雙方進行直接買賣而不通過電子商務平臺;交易的兩個機構彼此互不信任,找不到雙方都認可的第三方擔保;使用第三方擔保系統,但某些時候可能無法連接;第三方的系統可能會出現故障或被篡改攻擊……

這個時候,就只有實現去中心化(De-centralized)或多中心化(Multi-centralized)的數字貨幣系統。在“去中心化”的場景下,實現數字貨幣存在如下幾個難題:

  • 貨幣的防偽:誰來負責對貨幣的真偽進行鑑定;

  • 貨幣的交易:如何確保貨幣從一方安全轉移到另外一方;

  • 避免雙重支付:如何避免同一份貨幣支付給多個接收者。

可見,在不存在第三方記賬機構的情況下,實現一個數字貨幣系統的挑戰著實不小。能否通過技術創新來解決這個難題呢?

比特幣融合了數十年在金融、密碼學和分佈式系統領域的科技成果,首次實現了可以在全球範圍內運行的大規模加密貨幣系統。

Last updated